世界攝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世界攝影史上的經典之作相當多
以下幾張照片是我在資料網站所搜尋到的
有些作品大家一定不陌生,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
其中包含發人深省的議題與觀點
亦有讓人會心一笑的有趣瞬間
讓我們欣賞歷時一世紀之久,卻依然讓人雋永之作


●[槍]



在紐約105街區,一個小流氓將槍直指攝影家的鏡頭。「他只有11歲,卻學會了一切猙獰。」克萊因回憶說:「當然,他手裏是一把假槍,他正玩的也不過是美國孩子街頭巷尾慣玩的遊戲。但在我看,這一瞬間早已不再是兒童的遊戲。」


●[最著名的吻]



這是有關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張。面對這張在公共場合搶拍的照片,今天的人們可能會想到肖像權、隱私權這樣的字眼,實際上它的確引發了一場肖像權的官司。但這並沒能阻擋它在全世界流傳。


●[她叫瑪格麗特馬瑟]



這幅坐姿人體使韋斯頓的人體攝影達到巔峰狀態,也是人體攝影最偉大的經典之一,並由此產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體藝術。


●[奧馬伊拉的痛苦]



1985年11月13日,哥倫比亞魯伊斯火山突然爆發,山上的積雪融化後夾雜著泥石流順坡而下,幾乎吞沒了附近的阿麥羅鎮,造成了毀滅性的災難。火山爆發後的第三天,美聯社的法籍攝影記者富蘭克福尼爾趕到現場採訪。在現場發現一個叫奧馬伊拉的12歲小姑娘被兩座房脊卡在中間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傷,儘管福尼爾曾經當過外科醫生,但此時也無能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麗而堅強的面孔的同時,不時同她交談。希望增強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護人員趕到時,她已在泥漿裏浸泡了60個小時了。雖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療,但還是死了。福尼爾從始至終守候在奧馬伊拉身邊,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後一個鏡頭。翌年這組照片獲第29屆WPP突發新聞系列一等獎,其中充分表現小姑娘橫遭滅頂之災時仍能保持神情鎮定自若的這張被評為1985年 年度最佳新聞照片。


●[時代廣場的勝利日]



當二戰結束的消息傳到紐約的時代廣場,一位狂喜的海軍士兵摟過正在身旁的陌生護士熱烈地親吻著她。照片出現於《時代》雜誌,是反映戰爭結束後人們輕鬆歡樂心情的優秀作品。40年後,伊森斯塔特在報上刊登尋人啟事找到了當年的這兩位照片中的男女,他們已成了子孫滿堂的爺爺和奶奶。


●[小大人]



照片中三位美國女孩在西班牙塞維爾某個地方交談。這張照 片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了美國銷售第二的明信片。



●[你先請]



貓米特和狗托森正在決定誰先下嘴。金花鼠吉姆萬萬沒有想到,主人剛離開家自己就要變成這兩個“朋友”的晚餐。它們三個都是馬克家餵養的寵物。在主人面前,它們似乎是親密無間的夥伴。



●[饑餓的蘇丹]



這張照片是凱文卡特,贏得1994年普利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的作品。那是一個蘇丹女童,即將餓斃跪倒在地,而兀鷹正在女孩後方不遠處,虎視眈眈,等候獵食女孩的畫面。這張震撼世人的照片,引來諸多批判與質疑。當人們紛紛打聽小女孩的下落,遺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聞專業者的角色,按下快門,然後,趕走兀鷹,看著小女孩離去。在他獲頒這一生最高的榮譽兩個月之後,卡特自殺身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責,可能是卡特無奈結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在我們週遭,正有無數這樣的圖像在形成、在發生,你我是否也僅只於按下人生鏡頭的快門,然後,漠然地擦肩而過?



●[布列松習作]



這張照片的題材並不重大,但卻是布列松的一幅膾炙人口的名作。表現一個男孩:兩隻手裏,各抱一個大酒瓶,躊躇滿志的走回家去,好像完成了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照片中的人物,情緒十分自然真實,顯示出布列松熟練的拍攝功力。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堅持的基本手段。他從來不去干涉他的拍攝對象。



●[刺殺甘迺迪的兇手被槍殺]



「奧斯瓦爾德出現了。我舉起照相機,察覺到有人從人群中擠出來。他向前邁了三步。我按下快門。我直到聽到了槍響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人們向魯比撲過去時我照了另一張照片。可是閃光燈不起作用,又來不及充電。」我一直為第一張照片感到擔心。我有沒有過早地按下快門?差不多過了兩個小時我才能夠從監獄裏下班回辦公室去把照片洗出來。快門沒有按得過早。



●[裸跑者]



在1975年英聯邦橄欖球決賽上,包括伊利莎白女王在內的英國政要聚集在主席臺上。這個體型優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亞會計師米歇爾·奧·布瑞恩正跑過球場的看臺前。據報導,面對這個尷尬場面,女王差點暈過去。後來,布瑞恩以“有傷風化罪”被判三個月監禁。




資料來源:國際線上


0 意見:

張貼留言